|
在加拿大制度高于一切! |
|
发布时间:2016-11-25 10:10 来源:未知 点击:次 |
|
|
|
在一个风清月黑的晚上,我独自漫步在圣约翰河边。虽然已经到了3月,这里仍然是寒意嗖嗖,风吹到脸上还是那么的寒冷。不过,我很受用这儿的风,好像我生来就喜欢被风吹的滋味。路上没有任何行人,就只有我一个傻瓜在慢腾腾的溜达。这儿太安静了,除了风声,再也没有其它的响声。偶尔汽车驶过,好像也是特意静悄悄的。在这样静谧的环境里,我的思绪漫无边际,任风飘忽。突然,我有了一种冲动,要把这儿的一切写下来,要把我眼中的加拿大写下来,随心所欲地畅写,作为散记录之,仿佛只有这样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加拿大。
于是我快步地回到我的住处,开始记录我所认识的加拿大。
最宝贵的是生命
记得初来加拿大,友人告诉我这样的说法:在这儿,男人只能排在第四位。先是愕然,听完后仿佛豁然开朗。小孩是第一位的,女人第二位,狗排在第三位,然后才是男人。
女人排在男人前面,容易理解,但狗排在男人前面,有点不可思议。也许是我居住的时间比较短,也许我还没有真正走进加拿大人心里,现在我真的还体会不到狗的重要性。但他们对动物的保护,确实让我另眼相看。小区里经常可以看到鹿的身影,它们也不怕人,你慢慢地拍照,它毫无惊恐之色,好像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它们的。汽车驶过来,不能按喇叭,它在马路上你只能安静地等。我住的阳台外,野猫会离你很近。我在中国的家门口,野猫看到人早就逃之夭夭。听说钓鱼还要有钓鱼证,钓上来的鱼不符规定,不管大小,必须放手放生。在中国,大鱼小鱼统统都作盘中餐。动物生在这样的国度,也算是它们今生投胎投得好。
把小孩的放在第一位,感受还是比较深切的。小孩首先必须要有监护人,未成年孩子外出活动都要监护人签字。说真的,监护人这三个字,碰到要我签字时我才忽然明白其中之深意。听说小孩不能单独留在家里,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。前几天去一朋友家,因为小孩家人去多伦多办事,为了照顾别人家的小孩,夫妻两人只能搬到小孩家里暂住监护。这种监护不是一般的看管,这是法律上的守护。否则,好像被政府知道,小孩会被政府领养。
小孩外出,绝对不能坐在副驾驶室,不像中国有的小孩还可以把头伸出天窗,肆无忌惮的随着行驶的车辆尽情地兜风。车上必须备有小孩专门的座椅,座椅而且是固定的。把他稳稳地放进专座里,牢牢地系住安全带,才可开始行驶。在副驾驶室不能坐小孩,在中国好像也有这规定了。但要配置专座,好像没有。
最牛的就是校车,黄色的,长长的,车头前写着School Bus, 样子倒不是很好看,但在加拿大校车就是王牌车。每天早上或者下午放学,学生往往坐进校车,然后一个个被接送到孩子家门口。碰到路上有校车,所有行驶的车辆绝对不能超车,否则你就是是违规的。这点我儿子特别告诫过我。我亲眼看见一辆汽车乖乖地等在正在下客的校车后面,校车开走了,他才开始启动。而他的家,离他的车仅仅只有几十米路而已。
汽车永远让行人,是这儿的铁律。2010年我第一次来到加拿大,当路前方来车,我习惯性地停下来,让车先行。但我却奇怪地发现,车子也停下来了,原来驾驶员在等我穿过马路。我当时很不习惯,在中国从来都不这样。有人说,中国的车子太多了,行人也太多了,如果都这样停下来让行,还怎么开车啊?我来到这儿也有好几月了,但真的还不习惯车子让我这个行人先行。即使在刚才的黑黑的夜晚,车子也悄悄的停下来,让我这个散步者先行。其实,他们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,是渗透在骨子里的。开始是制度,还是先这个习惯,我不得而知,但这种尊重人的修养,已经融化在他们的血液里。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
|
|
|
|
|
|
|
|
 |
加成移民咨询中心 |
|
|
 |
新闻中心 |
|
|
 |
移民生活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