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大利亚职场都需要注意哪些礼仪
发布时间:2017-06-14 11:10来源:未知 点击:次
新移民到澳大利亚之后首先要适应的就是人际关系,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人类,人际交往总是必不可少的。工作之后将会从事很多商业活动,人际交往和礼仪就显得更重要啦,下面小编要科普一下商务活动需注意那些事项!
1.手机礼仪
在一切公共场合,手机在没有使用时,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。不要在并没使用的时候放在手里或是挂在上衣口袋外。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:一是随身携带的公事包里,这种位置最正规;二是上衣的内袋里;有时候,可以将手机暂放腰带上,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,如手边、背后、手袋里,但不要放在桌子上,特别是不要对着对面正在聊天的客户;
在会议中、和别人洽谈的时候,最好的方式还是把关掉,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。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,又不会打断发话者的思路。而那种在会场上铃声不断,像是业务很忙,使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你,则显示出你缺少修养;
给对方打手机时,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,首先想到的是,这个时间他(她)方便接听吗?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。在给对方打手机时,注意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。如果很静,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,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,当听到噪音时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,开车时的隆隆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。有了初步的鉴别,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。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,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来定为好,所以“现在通话方便吗?”通常是拨打手机的第一句问话。其实,在没有事先约定和不熟悉对方的前提下,我们很难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方便接听电话。所以,在有其他联络方式时,还是儘量不打对方手机好些;
手机铃声不可随心所欲,现在各种各样的手机铃声是花样翻新。也许你正在聚精会神地构思一个方案时,旁边就响起了机器猫的声音;或是当大家都在开会听老板发言时,突兀的一个手机铃声让大伙都吓了一跳。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手机的彩铃,可能给你打电话的朋友会听到一段音乐,也可能是懒洋洋的小强的一段油滑的自白,朋友听听当然无妨,但如果是老板听了,如“你一定是问我借钱的吧!”不知老板将作何感想。
2.待人接物礼仪
错误形体语言:在澳洲,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一种不礼貌的体态语,意味着侵犯,是绝对不能做的;
诚实诚信:在澳洲工作何情况下,都必须诚实,不会就是不会,如果你和上级很诚实地说自己不会,上级不会生气,反而会教你。如果硬是爱面子而撒谎,很可能会使原本3分钟就能解决的事变得需要3小时或更多;
时间观念: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,会见必须事先联繫并准时赴约。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便。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做客,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。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;
每周日不可打扰: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:那就是每周日上午,一定到教堂(教堂数以千计)听道。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,一直严守“周日做礼拜”的习惯。一般欧美人士,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,有时候,还利用打球的时候,大谈生意。亿万元的合约,往往在场上就“一言为定”了。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来这一招,保证不管用。因此,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;
3.进餐礼仪
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。要仔细记住那一顿饭由谁付钱,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,都是不好的;
与英国后裔商人进餐,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时,他们是不会理你的;与美国后裔商人,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,而且,还会谈得很起劲。
4.服饰礼仪
男子多穿西服,打领带,在正式场合打黑色领结,达尔文服是流行于达尔文市的的一种简便服装。妇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穿裙子,在社交场合则套上西装上衣。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牛仔裤,他们认为穿牛仔裤方便,自如。土着居民往往赤身裸体,或在腰间扎一条围巾,有些地方的土着人讲究些,披在身上。他们的装饰品丰富多彩。
5.仪态礼仪
这里的男人们相处,感情不能过于外露,大多数男人不喜欢紧紧拥抱或握住双肩之类的动作。在社交场合,忌讳打哈欠,伸懒腰等小动作。
6.相见礼仪
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,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,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。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,姓在后。称呼别人先说姓,接上先生,小姐或太太之类。熟人之间可称小名。
7.喜丧礼仪
在澳大利亚,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订婚,由女方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,婚礼后通常要举行宴会。澳大利亚人的葬礼,先在教堂内举行,由牧师主持追思礼,他们还保存着寡妇沉默的古俗。有趣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,其耶诞节和元旦节不是在寒冷的冬季,而是在火热的夏季。
8.商务礼仪
到澳大利亚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-11月。澳大利亚是一个讲求平等的社会,不喜欢以命令的口气指使别人。他们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,所以不要以为一起进过餐,生意就好做了。
9.主要禁忌
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,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,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楣。与他们交谈时,多谈旅行,体育运动及到澳大利亚的见闻。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